2022年河南成考《文言文》语文 · 2
2022年河南成考《文言文》语文 · 2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龌龊(chuò) 怅(chàng)然 咬文嚼(jiáo)字
B. 沟壑(hè) 岱(dài)宗 既往不咎(jiū)
C. 信笺(qiān) 恩赐(cì) 杳(yǎo)无音信
D. 黯(ān)然 剖(pōu)析 秣(mò)马厉兵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骨鲠在喉 出奇制胜 性格粗犷 莫明其妙
B. 助纣为谑 出人头地 消声匿迹 渎于职守
C. 沽名钓誉 销赃灭迹 浅斟低唱 幡然悔悟
D. 金榜题名 光阴荏苒 一股作气 豆蔻年华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可以用括号中的词替代而不影响原意表达的一句是( )
A. 几位家长抱怨(怨恨)学校老师命令孩子到新华书店买一大堆练习册。
B.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直试图(打算)回答火星上有无生命的问题。
C. 凡对中国文化稍有涉猎(研究)的人,大概都听说过《四库全书》的大名。
D. 国民党公然(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那些谬论已被我国的各项建设的胜利,驳斥得体无完肤。
B.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把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C. 参加国庆典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D. 许多艺术大师把平凡的事物写得很不平凡,真是“点石成金”了。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帷幕。
B. 腾腾胧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
C.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第十二届集邮日主会场活动今天在邮电大厦举行。
D. 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6. 下列各组中的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
① 去年发大水,他险些被大水冲了去。
② 去年发大水,他险些没被大水冲了去。
B.
① 朝天门交易市场繁荣兴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② 朝天门交易市场繁荣兴旺,熙熙攘攘,好热闹。
C.
① 忧患意识,不能不说是人们“防患于未然”的一个法宝。
② 忧患意识,难道不是人们“防患于未然”的一个法宝吗?
D.
① 这场两点钟开始的比赛将决定谁是冠军。
② 这场决定谁是冠军的比赛将在两点钟开始。
7. 填入句中横线处,与下文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的严教使我们受益不浅 。
A. 但也由于过分封闭,过分的严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性格上的弱点
B. 但也使我们过分封闭,带来性格上的一些弱点,这是由于过分的严教造成的
C. 但也带来一些性格上的弱点,这是由于过分封闭,过分的严教所造成的
D. 但也由于过分的严教,使我们过分封闭,给我们带来一些性格上的弱点
8. 下列作者、作品、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契柯夫——《呼啸山庄》——别里科夫
B. 孙犁——《荷花淀》——水生
C. 莫泊桑——《项链》——玛蒂尔德
D.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
9.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A.“听”是本诗的“题眼”,诗中既有直接描写,又有侧面烘托,很好地表现了弹奏者所具有的精湛的技艺。
B. 诗中重点写“声”,但却不像“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那样以声写声,而是以形写声,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C.“谁家”、“何处”用疑问句式,激起读者广泛的联想,让个人按自己的生活阅历,去体味筝声中表达的愁苦。
D. 全诗借“无限秦人悲怨声”的筝声,抒发自己感时伤别之情,借助“悲怨”的形象描摹筝声之苦,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10.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致小船及其舵手
(孙静轩)
遥远的海面上有一只小小的木船
在惊涛骇浪的颠簸中,急急地驶向海岸
壁陡的浪许多次把它吞没
但每一次它都又安然在浪尖上重新出现
我没有看见那小船的掌舵者
但我知道他已经历了千百次这样的考验
浩瀚的大海把自己粗矿的灵魂给了他险恶的风浪早已把他磨炼得沉着而勇敢
A.“小小的木船”在“惊涛骇浪的颠簸中急急地”航行,海大船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和悬殊的对比,烘托出木船所处环境的恶劣。
B. 诗人运用电影镜头远焦定格的手法,把“多次”被“壁陡的浪”“吞没”的小船定格在“浪尖上”,画面清晰生动。
C. 后四句诗由乘风破浪的船体想到与狂风恶浪搏斗的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船与人融为一体,小木船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给读者以深思和启示。
D.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诗人用客观形象作比,后四句是诗人在作主观的判断并赋予歌唱对象以积极的意义。
本文标签:河南成考 语文 2022年河南成考《文言文》语文 · 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rgk.ha.cn)
⊙小编提示:添加【河南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3年河南成人高考政策资讯、成人高考报名流程、准考证打印方法、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河南成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河南成人高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局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